2024學年度大學入學典禮 致辭(2025年4月7日)

In other languages

第27任校長 湊 長博

文章を入れてください

 今天在此恭喜入學就讀京都大學的2,918名同學。我謹代表嘉賓尾池和夫前校長、小室舞女士、列席的理事及相關部門主管等京都大學全體教職人員由衷祝賀諸位。除了致敬諸位過往的努力,也恭喜一直以來支持諸位的家人和相關人士。

 今日諸位能列席在此,當然是諸位努力至今的成果,同時也是諸位的家人、老師、朋友和其他眾人的諸多支持方有今日。希望大家勿忘此事,請銘記於心。

 現在諸位已是京都大學的學生,不知諸位報考京都大學時,對京都大學是什麼印象呢?也許是創立於明治30年(1897年)的古典學府,還是培育出亞洲最多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得主的研究型大學,前往世界各地調查和實地活動的探險型大學,懷有強烈叛逆精神的狂野主張大學等等各式各樣的形象。但我想最常聽見的詞句應該是「自由學風」。我認為自由學風是京都大學各種形象根基的傳統。簡單地說,我認為是指不受社會流行、習俗、制度等外在因素誤導,專注於探索真心想鑽研的學問,或是認為必須從事的研究,並遵從本心追求的態度。聽起來像是理所當然,其實並非易事。

 在16 世紀的法國,有位艾蒂安·德·拉博埃西(Estienne de La Boétie)的早慧思想家,他在與今日諸位差不多大的年紀時,寫了一本名為《自願為奴》(Discours de la servitude volontaire)的經典名著(艾蒂安·德·拉博埃西著,西谷修監修,山上浩嗣翻譯,(筑摩學藝文庫(筑摩書房),2013年)。他在書中總結道:「自由是生物的天然本性,當我們試圖調教野馬時,牠會咬住馬轡抗拒。但如果不斷強迫牠戴上馬轡,馬最終會自願戴上馬轡並樂在其中。」換句話說,人們往往容易因周遭環境和習慣而放棄自由。我想諸位為了考進自己的理想大學這一大目標,一直以來過著限制甚多的生活。因此,諸位在未來的新生活將充分感受到自由解放。但正如拉博埃西所說;一旦我們不加留意就容易受困於習俗、偏見和成見,在不自覺中喪失精神的自由。為了保持精神自由,需要盡量敞開心胸,積極接納並體驗許多新的邂逅。

 偶然相遇帶來的意外幸運被稱為serendipity(機緣巧合)。據説,重要的歷史性科學發現也常是機緣巧合的結果。在此重點是機緣巧合並非自然到來,而是在不受偏見和成見束縛下的自由心靈才能抓住它。諸位在即將開始的大學新生活中,較之往日必定會充滿更多樣化的邂逅。無論是初次見識的人,一本書或某件特殊事情,請不要受先入主觀所限,勇往直前地抓住屬於自己的機緣巧合。

 若以邂逅意想不到的幸運機緣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體驗國外的生活。據說近來希望出國留學的大學生人數正在減少。根據文部科學省調查顯示,首要原因是經濟因素,其次是認為自己想做的事情或感興趣的領域不需要出國。針對經濟問題,本校備有包括獎學金的各種支援計劃,提供大家在校期間的出國遊學或留學生活,已有多數在校生利用支援計劃體驗了海外生活。至於第二個理由,我會建議各位出國留學,並非為了收穫有用資訊或知識。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即時知曉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與海外人們的交流也大多在線上系統可以即時互動。然而,實際置身於海外的不同風俗或文化,與海外人們,尤其是同世代年輕人共同生活的真實體驗,無疑將會深遠影響諸位的思維和生活方式。我在美國度過了20歲年紀的後半段歲月,在彼處的生活對我後來的職涯道路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促使我出國留學的直接契機是與一位美國大學教授的邂逅。當我還是醫學院學生就常去研究室,我在那裏接受指導並進行免疫學實驗。在京都大學的研究室裡,教員和研究生們都會待你如自己的晚輩,這也是研究型大學的一大優勢。當我在做自己的實驗時,因為驗證出自認有趣的實驗結果,所以我決定寫信給那位以免疫學聞名的美國大學教授,進而徵求他的意見。因為只是一封學生的來信,所以我也不太指望能得到回覆。然而,約在一個月後,我卻收到連絡說:我會為參加國際會議造訪日本,我們屆時相約在京都碰面。我為這事態隆重而驚慌失措。當時對自己的英語也不是特別有自信,擔心自己是否能夠表達想說的內容,但我記得還是大膽地去見教授,盡我所能地描述實驗結果。其實只要你有想說的話,不論英語溝通能力總能互動交流。最後,該位教授說:「這結果很有趣。等你大學畢業後就到我的紐約研究室來。」於是,在醫學院畢業並完成醫師執照所需的臨床培訓後,我就前往紐約留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研究人員互相切磋,度過整整三年的研究生活。如果那時我猶豫而逃避了教授的邀請,我想之後的人生必是大不相同。若是感到自己的機會到來時,請不要退縮勇於接受挑戰。機緣巧合可是為了做好準備的人而來。

 本校也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和研究人員在本校學習和研究。特別是有許多來自仍深陷戰火的烏克蘭留學生,他們在市民的強力支援下留學本校,並未因戰爭中斷學業而持續在本校努力求學。諸位應有機會在校園教室或餐廳遇見這些留學生,希望諸位積極與他們互動交流。

 建築師安藤忠雄先生在20歲出頭時,不知不覺中對建築產生興趣,於是獨自花了7個月時間,徹徹底底踏遍了歐洲各片土地。他在「京都大學建校125週年紀念特別研討會」上講述了那段經歷。安藤先生在那段窮旅中結識了許多人,並親身目睹和接觸了許多城市的各種遺跡和建築群。回國後,他透過自學並立志成為建築家,為此大量學習和閱讀。安藤先生曾多次表示,年輕時的海外經歷是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原點,毫無疑問,這段經歷成就了日後安藤建築令世人驚嘆的獨特世界。安藤先生總是說;年輕人應該多去闖蕩世界,這應是來自他本人的實際體會。

 繼去年以來,今天尚有諸位的學長發表對新生的寄語。我們去年邀請到青山愛女士,她從本校畢業後,繼續在美國攻讀研究所,之後進入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UNHCR),一直為支援世界各地的衆多難民而奔走各地。今年則邀請到近年嶄露頭角的建築師小室舞女士登壇。稍後她本人也會自我介紹,小室女士畢業於本校工學院建築系,之後留學瑞士大學,在海外知名建築公司累積了工作經驗後,在2018年於香港和東京成立自己的建築公司。目前活躍於世界舞臺。我們有幸瞭解小室女士從大學畢業後,如何在世界舞台上開創自己的事業。我相信將對諸位助益良多。

 我衷心祈願今後諸位在京都大學的學生生活中,可以經歷各種邂逅,從中發現全新的精彩自我。並以此為賀詞。

 今天再次恭喜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