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學年度研究所秋季學位授予儀式 致辭(2022年9月26日)

In other languages

第27任校長 湊 長博

文章を入れてください

  今天,京都大學要授予92名同學碩士學位、4名同學(專業)碩士學位、224名同學博士學位,非常恭喜這些同學。

  取得學位的同學中有164名留學生。時至今日,已經有8萬8248名同學取得京都大學的碩士學位、2,356名同學取得(專業)碩士學位、2,649名同學取得(專業)法律博士學位、4萬7433名同學取得博士學位,我與全體教職員由衷祝賀大家。

  同學們在將近3年的新冠病毒傳染病大流行中度過了研究所學位研究的重要時期。儘管情況困難,研究所期間學術研究活動不得已大受制約,諸位還是徹底地進行了各自的學位研究,並完成學業,走到了今天,對此,我在深表敬意的同時要致以由衷祝賀。從今天起,同學們將正式成為京都大學研究所的學位擁有者。今後,諸位將繼續在學術世界或現實社會步上嶄新道路,今日獲得學位既是終點,也是新的起點。

  設立於1897年的京都大學,今年迎接創校第125週年,這之間,京都大學有著極大改變,這幾年變化尤其大的是研究所。25年前,創校100週年的京都大學有11個研究所研究科,研究生人數約6,900人,而現在研究所研究科數目達18,包括準備入學的非正規研究生在內,研究生人數大幅增加到約1萬人。因應此一狀況,專任教職員總數也逼近7,500人,至於博士後研究員(Postdoctoral Researcher),總數則增加到約850人。很明顯地可以了解,在這四分一之世紀間,京都大學一直在強化其作為「研究大學」的特性。京都大學孕育出11位諾貝爾獎得主,是亞洲最多,當中有7位是在最近這四分一之世紀裏得獎,也為此一趨勢做了背書。

  在已經過去的6月18日,作為創校125週年紀念活動的一環,邀請到與京都大學有淵源的6位諾貝爾獎得主舉辦了紀念論壇。他們專攻物理學、化學、醫學暨生理學,學術領域完全不同,但是在論壇中我感受到三個很大的共通點,一個就是,在他們的研究與思想底層那追求獨創性的強韌動機,那決不是在追逐時代流行,或許可說是果敢挑戰未知領域及課題的堅毅姿態。本庶佑博士就常說,趨勢不是讓我們搶搭的,而是要我們創造的。第二個共通點就是,獨創性背後的自由精神。野依良治博士說優秀的研究人員不拘泥於一定要待在哪裡,只要能夠從事真正想做的研究,全世界哪兒都可以去。在我本身還從事研究的階段,研究室在美國、關東、關西間調動,但卻是我擴大自身研究廣度的最大原動力。最後的共通點則是真的堅信獨創性研究一定有助創造社會價值。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獨創性基礎中有的絕非專斷獨行,反而是普遍適用的。那些獨創性研究的成果最終在粒子物理學、有機化學、分子生物學等研究領域帶來新的發展,進而逐漸成為開發各種罕見疾病的新治療法、能源變革的核心技術。我認為我們可以在這些優秀科學家非比尋常的獨創性背後,看到對無可動搖之普遍性的堅定信念。

  回到正題,「授予學位之教育課程——研究所」這種教育制度始於19世紀後期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之後,此新制度快速遍及全美主要大學。人們說,20世紀之後,美國一直對全球的學術與研究起主導作用的背後,是因為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研究所學生從事著最尖端研究這個事實。在美國與歐洲,有這樣的一段歷史,受教於有著高度競爭力的研究所的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最優秀、最聰明的人們」不僅在學術界,也在政治、經濟等社會許多領域扮演核心、指導的角色,或許因此很自然地人們認為學位乃權力菁英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哈佛大學的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教授在他的著作《成功的反思》(The Tyranny of Merit)中論述了高學歷者中普遍存在著的過度功績主義(Meritocracy),他擔心這可能令他們對大多數市民失去同理心,並淡化為公共利益做出貢獻的使命感。這本書的日文翻譯版封面上寫著「實力也要靠運氣——功績主義才是正義?」相信有人讀過。學歷被視為能力的證明,但是該書指出,有2/3的哈佛學生出身於所得排名前1/5的家庭,但是,多數的高學歷者都認為自己能夠入學多虧了自己的努力與勤奮向學,而非受眷顧的環境。桑德爾教授訴求要將功績社會變成實現正義的共同體,並主張「我們作為人類最感充實的就是為共同利益(Common good)做出貢獻,並因該貢獻獲得同胞,也就是市民好評的時候,就是被人們需要」。

  孕育出這樣的光明與黑暗的同時,歐美各國學位擁有者的人數至今仍每年增加,只不過,日本的情況略有不同。現今日本的學位擁有者人數,即使從人口比來看,在OECD的已開發國家中是極少的,而且現況是,與歐美各國相反,這幾年有減少趨勢,本校也不例外。文部科學省也深感危機意識,最近開始推出包括獎學金在內的各種對策。研究所學生人數減少的主因已經有很多人指出,簡單來說,無可否認的是,日本尚未充分建構出可以讓學位擁有者了無遺憾地發揮其資質與能力的社會環境。不論哪個學術領域,對學位擁有者所期待的資質中想必都有著共同的要求,應該就是,憑藉著在學位研究中所培養的學識與完成邏輯研究的素養,創造性地應對各種課題的強健心理。

  如今我們正面臨氣候變遷與大規模災害、傳染病大流行、人口與糧食問題、貧困與貧富差距等許許多多的全球問題。可以説,諸位的真正價值就取決於今後通過充分運用在各個學術專業領域所培養的學識與科學素養來獲得怎樣的功績。即使長路漫漫,請同學們憑藉著自身確實的學識與創造性思考貢獻人類與社會,「被同胞市民所需要」,那麼我相信學位擁有者在日本的地位也將變得更為穩固。

  今後諸位將啟程奔赴到社會的各個地方。我再次重申,學位的授予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由衷期待並祝福諸位都能在新的世界裡充分發揮透過至今的學習所培養的能力,盡情揮灑不留遺憾。

  再次恭喜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