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2019學年度研究所秋季入學同學的話(2019年10月12日)

今日,恭喜進入京都大學研究所攻讀碩士課程的82名同學、專業碩士課程的6名同學以及博士課程的149名同學,我與理事、副校長、研究科長、學館長、學舍長、教育部長一同由衷歡迎各位入學,並向一直以來支持你們的家人與相關人士致上祝賀之意。

今天,各位為了進一步鑽研學問,向各自的學術領域邁出了新的一步。京都大學設有多樣學術領域的研究所,總計授予23種學位。18項研究學科、13家附屬研究所、14家教育研究設施將支援大家的學習之路。碩士課程會要求大家修課,透過實習與實地考察,在本科系所孕育的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之上,進一步熟習更高端的知識與技術,磨練個人身為研究人員的能力。專業碩士課程除了修課外,還包括實際業務的實習、案例研究、實地考察等,有許多向各領域具備實務經驗的專家學習的機會。博士課程則以撰寫論文為主,為此,資料的收集及分析,與先期研究的比較研討缺一不可。而且,為了回應現代社會的課題,另設有旨在取得實踐性知識及技術的五項研究所領導學程、兩項研究所卓越學程。

在研究所修習更高學問技術的諸位都必須正視未來急速變動的世界。全世界正在發生巨大的氣候變動,日本也在東日本大地震之後相繼發生了熊本地震及北海道胆振東部地震,專家推測在不久的將來會發生規模更大的南海海槽地震。颱風帶來的災害也很嚴重,強風、大雨讓各地受災,最近在千葉縣,強風摧毀了許多房屋,大範圍停電持續很長時間。愈來愈多人認為這些自然災害的增加起因於地球暖化。事實上,集中豪雨是因為氣溫及海水溫度上升導致水蒸氣增加所致,幾十年一遇的豪雨在各地頻繁發生。今年世界各地發生了森林大火以及洪水、龍捲風等,各國忙於拯救人命及災後重建。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議是京都議定書之後睽違18年的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聯合國196個會員國都有義務制定減碳目標,並且需要調查進度、提出報告,而目標是在21世紀結束前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以下。

但是去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預測,警告若現況不變,21世紀結束前氣溫將上升超過4℃。為了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以下甚至是努力目標的1.5℃,全世界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並盡可能減少二氧化碳以外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受到這份發表的影響,全球各地的年輕人都站起來,嘗試要求政府以及社會加速變革有所因應。上個月21日,呼應該月23日各國領袖齊聚一堂的氣候行動高峰會,有一場「青年氣候高峰會」,在瑞典高中生格蕾塔·桑柏格(Greta Thunberg)的呼籲下,「現在還來得及,我們必須得做些什麼」,這一未來世代主人翁們迫切的訴求被報導到全世界。身處在學術界的我們應該要傾聽他們的心聲,認真思考解決對策。

前幾天,我在這場高峰會前,以日本學術會議會長的身分,將有關「地球暖化」相關作為的一封急信親手交到環境省地球環境局長手中。其内容包括,恐將帶來人類生存危機的「地球暖化」確實愈來愈嚴重;為了抑制暖化情形,必須迅速推動加強國內外的合作;為此必須保護人類賴以維生的大氣,必須整合管理水、能源、糧食;保護陸地與海洋生態系非常重要;需要加快變革轉型至有利未來世代的新的經濟及社會體系。我們並非只能「忍耐與承受」,藉由改變能源、交通、都市、農業等經濟及社會體系,還是有方法在變得富足的同時,在2050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到零。京都市政府也於今年5月所舉辦的IPCC第49屆大會京都市主辦紀念研討會「走向脫碳社會~全球的動向與京都的挑戰~」上,表明為了在205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零淨排放」,要探詢各種措施採取具體行動的決心。京都大學願配合京都市政府的動向,傾全力去學習理解,探討相關具體方法。

而同時,日本面臨的難題是人口規模縮小與少子高齡化。日本從2010年左右人口開始減少,推測2050年的高齡人口比率將逼近40%,而總和生育率(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為1.4,倘若這個數字降低將讓人口規模縮小情形更加嚴重。加上人口集中都市加速地方人口減少,極限村落急速增加,甚至有專家試算指出2040年前有一半左右的地方自治團體將遭廢除。年輕勞動人口若減少,既有的年金以及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將無以為繼,地方行政以及產業振興也將困難重重。日本是全球第一個面臨急速人口規模縮小與少子高齡化衝擊的國家,但是預料韓國、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也將繼日本之後面臨這個問題,這成為日本領先全球必須要解決的課題。

日本政府希望打造Society 5.0「超智慧社會」,運用資訊通訊技術(ICT)解決此課題。根據大數據,運用人工智慧(AI)進行影像診斷的醫療技術有了急速的發展,即使住家附近沒有醫院也能透過遠距診斷確定治療方法並開立處方。要透過資訊技術以及機器人技術彌補人手不足的部分,創造智慧農業以及智慧漁業。在準確的需求預測以及氣象預測之上,供應來自各種能源的穩定能源。進而構思智慧城市,不管身在何處都能輕鬆取得資訊,透過遠端遙控進行家庭以及辦公室的很多工作。在不倚賴人力的情形下,工廠透過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5G)的資料基礎建設運作,農夫可以找出最適合該土壤以及環境的品種與管理方法,在田間進行必要耕種。數據愈來愈透明公開,AI可以有效管理從新產品的開發、物流、銷售到消費的整個過程,人們可以自由地參與其過程中的各種領域,這就是人們正在構思的「超智慧社會」。

只是,ICT不見得都被正確運用。故意散播錯誤資訊,誘導人們到錯誤的方向,或者盜取個人資料做壞事的情形都明顯增加,假新聞有時也左右一國的命運。為此,各國都在竭力保護機密資訊,致力於提升資訊安全技術。航太工程、海洋勘查技術、機器人技術等時而被運用在軍事目的。現代科學技術並非都被用在災害的預測與防止等人類福祉上,要謹記是可能運用於軍事上。從學術角度該如何看待旨在提供安全安心的研究開發與軍事利用一直無法分割的狀態發展的狀況,已成爲很大的課題。在二次世界大戰,科學家協助戰爭並參與武器的開發,結果帶來的是包括投下原子彈在內的大規模破壞,造成許多人喪生。對此的深刻反省,以及擔心同樣事情再次發生,京都大學制定了指導方針,要極力制止與軍事有直接關聯的研究。

「超智慧社會」之夢充滿吸引力,但是過度倚賴科學技術也可能對人類身心帶來負面影響。如同急速增加的生活習慣病所代表的,長久以來為適應狩獵採集生活所進化的我們的身心與現代的人工環境格格不入。為改善此格格不入的情況,我們必須要改變生活習慣,要改善人工環境。只不過,改變人類本身去適應新環境,也因為基因編輯技術及生物工程的進步變得可能。最近在中國有報告指出改變與愛滋病父親之間所生嬰兒的基因,能夠生出不受愛滋病影響的設計寶寶。這項技術若繼續發展,或許能夠製作出基因組成與父母不同的孩子,進而製作出可以適應輻射汙染或者缺氧等嚴苛環境的人類。如果讓機器人與人體結合,那麼進出深海及太空將變得更為容易吧。然而,一旦將人類改造到那種程度,那麼人類的定義會如何改變呢?經過升級的人類與自然狀態下的人類之間體力與智力產生差距,或許將不再是同等人無法再往來。我們栽種食用植物、畜養家畜,早已開始在操縱人類以外的生命。現在,約佔地球30%左右的陸地中,沙漠與南極約33%、森林約31%,牧草、放牧地、耕地約佔36%,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超過9成是家畜與寵物。也就是說,人類所創造出來的生命幾乎覆蓋了整個地球。現在正是就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的應有狀態、整個生態系做一番深入討論的時刻。

此外,能源問題也很嚴重。日本的能源自給率是8.3%(2016年),在已開發國家中也是低,自給率從1960年的58%、2010年的20%愈來愈低。化石燃料仰賴進口的結果不只造成環境問題,也帶來經濟與安全保障上的問題。從事故與廢棄物處理兩方面來看核能,還有許多未能解決的課題,可再生能源也有輸出的自然變動調整以及電力系統增設等問題。

如上所述,站在全球性的長期觀點,就世界觀、人類的本質、人類的生存意義等現代課題及課題的解決方法,對社會提出質問是學術界的使命。今後將於京都大學修習高端學問的諸位應該要培養學術能力,以因應急速變動的世界的各種課題。世界正從勞力密集、資本密集型社會要轉型為知識密集型社會,要透過知識的分享與匯聚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創生新價值,而不再像過去倚靠資源與物質。經濟與人的往來變得更加活絡,分散與循環成為驅動社會及產業的動力。在這樣的未來社會,除了多樣性以及創造性外,也需要奠基在全球倫理的自我決定力與調整能力。

當然,京都大學並非只獎勵能夠立即對社會有幫助的研究。自創校以來,我們的傳統即是以對話為基礎的自由學風,培養了獨特的精神,其有助奠基於多元學習與新構思的研究創新,以及未來課題的解決。諸位將步入高專業性的研究之路,但並不意味著窄路得要猛闖,透過與許多學友以及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們的對話討論,磨練自己的構思,就會通往真理之路。今日進入京都大學的諸位也可能有一天會告別自己的專業,將目光投向別的學術領域或社會議題大展長才。我認為那也是足以匹敵在自己的學問領域成功的精采躍進,將成為孕育出嶄新機會的契機。不要害怕失敗,請依著自己的興趣埋首於研究生活,京都大學可以提供諸位合適的環境。

諸位的學習環境不只在京都大學校園,同學們需要在邁入社會前經歷產業界的現況,增加認識適合自己能力以及研究內容的世界的機會。爲此,本校的產學合作創新人才培養聯盟事業,邀請諸多企業參加,提供中長期的實習以及媒合。此外,為了培養在國際舞台活躍的能力,要增加與國外頂尖大學共同承認的雙學位以及聯合學位。現在,京都大學在海德堡、曼谷、華盛頓DC、阿迪斯阿貝巴設有海外據點,要加強與全球的大學的合作。京都大學的許多部會已經在全世界擁有研究人員交流網路以及據點,我們希望善用這些據點,提升共同研究以及學生交流,增加活躍國際的機會與能力。

如此,京都大學將進一步充實教育與研究活動,讓同學們都能安心度過充實生活。也為此,我們設立了京都大學基金要支援這些作為,希望諸位都能給予協助。

再次祝賀大家。

2019年10月12日
京都大學校長
山極  壽一